【2024年小学语文说课教案《轮椅上的霍金》】一、教材分析
《轮椅上的霍金》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讲述了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身体严重残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科学研究、追求真理的故事。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情感真挚,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精神和顽强意志的敬佩之情。
本课属于记叙类文章,通过人物的事迹展现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塑造。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霍金面对困境时的态度,体会他身上所体现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霍金坚强乐观、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霍金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仍坚持科学研究的坚定信念。
-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感悟人物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朗读音频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霍金的相关资料,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坚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霍金的视频片段,展示他在轮椅上工作的情景。
2. 提问导入:“你们知道这位坐在轮椅上的人是谁吗?他的故事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启发?”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他的文章——《轮椅上的霍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并理解词语含义。
3. 分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段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
- 介绍霍金的身体状况,引出他的非凡成就。
- 讲述霍金在病痛中坚持研究的感人故事。
- 第三段:描写他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和坚韧精神。
2. 重点句段赏析:
- “他像一颗流星,在短暂的生命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 “他用那双只能活动的手指,敲击出宇宙的奥秘。”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 小组合作探究:霍金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0分钟)
1. 播放科学家成功背后的故事视频,如爱迪生、居里夫人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我心中的英雄”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鼓励学生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霍金的敬佩之情。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霍金虽然身体残疾,但他用智慧和毅力创造了奇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为《我眼中的霍金》。
- 收集一位名人克服困难、实现梦想的故事,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
轮椅上的霍金
——史蒂芬·霍金
身体残疾 → 坚强乐观
科学探索 → 不畏艰难
人格魅力 → 永恒光芒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霍金的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引导,帮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