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与除法》教案

2025-07-05 23:10:54

问题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与除法》教案,有没有大佬愿意指导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23:10:5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分数与除法》教案】一、教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与除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将除法算式转化为分数形式的方法。

- 能够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结果,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地将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

- 难点:理解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结果,尤其是当被除数小于除数时的情况。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水果模型、纸条等)。

- 学生: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4块巧克力,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引导学生列式:4 ÷ 2 = 2(块),并提问:“如果分给3个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尝试列式:4 ÷ 3 = ?

此时引入分数概念,说明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结果。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 操作活动:

- 教师出示一张纸条,让学生将其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分之几?

- 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1 ÷ 3 = 1/3。

- 再次出示另一张纸条,分成5份,每份是1/5。

- 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 归纳规律: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a ÷ b = a/b(b ≠ 0)。

- 强调: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 提问:如果除数是0怎么办?引出“除数不能为0”的重要性。

3. 举例巩固:

- 教师出示多个例子,如:7 ÷ 8 = 7/8,9 ÷ 5 = 9/5。

-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1. 基础练习:

- 将下列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

6 ÷ 7 = ___

10 ÷ 3 = ___

5 ÷ 12 = ___

2. 应用练习:

- 一根绳子长8米,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

- 一箱苹果有12个,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用分数表示。

(四)拓展提升(5分钟)

教师提出思考题:“如果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是一个假分数,这表示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如:7 ÷ 3 = 7/3,表示比1大的数。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结果;

- 除法算式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 注意除数不能为0。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35页的练习题。

2. 自编一道用分数表示除法结果的应用题,并解答。

七、板书设计:

```

分数与除法

除法算式 → 分数形式

a ÷ b = a/b (b ≠ 0)

例:4 ÷ 3 = 4/3

7 ÷ 5 = 7/5

```

八、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他们多说、多做、多思,提高课堂参与度。对于部分学生在理解假分数时存在困难,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练习与讲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