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原文赏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作。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春日兰溪边的自然景色与渔人生活的恬静之美。全诗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清新,极具画面感和节奏感。
原文如下:
> 李益《兰溪棹歌》
> 唐·戴叔伦
> 凉月如眉挂柳湾,
> 越中山色镜中看。
> 门前冷落车马稀,
> 惟有渔舟唱晚还。
一、诗意解析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描绘的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月亮如弯弯的眉毛,挂在柳树环绕的水湾之上。这里的“凉月”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渲染出一种清冷、静谧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则进一步展开画面。诗人站在岸边,望着远处的山峦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之中,仿佛一幅山水画卷。这里用“镜中看”来形容山色的倒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表现出水天一色、山光水色相映成趣的美景。
第三句“门前冷落车马稀”,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色转向生活场景。门前显得冷清,车马很少,显示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状态。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
最后一句“惟有渔舟唱晚还”,点明主题。傍晚时分,只有渔船在江面上缓缓归来,船头传来悠扬的歌声。这一幕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透露出一种闲适与自在。渔舟归来的画面,既是现实的写照,也是诗人内心向往的生活状态。
二、艺术特色
1. 画面感强
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月夜、柳湾、山色、渔舟,每一处都充满诗意,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2. 语言凝练
诗句虽短,但每句都经过精心推敲,没有多余的词语,却能传达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3. 意境深远
全诗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三、情感寄托
《兰溪棹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喧嚣尘世中,诗人选择远离纷扰,寄情山水,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这种心境,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结语
《兰溪棹歌》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细腻生动的描写,成为唐代山水诗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读此诗,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兰溪之畔,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安宁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