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及翻译赏析】《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风格著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归家时所见的山林景色与内心情感,展现了他隐逸情怀与对自然的热爱。
原文: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钟声随远岫,渔火对寒林。
> 人随沙路尽,云逐水声深。
> 夜静春山空,月明松下影。
白话翻译:
山间的风光让鸟儿欢欣,潭水的倒影令人心旷神怡。远处的山峦上,钟声悠扬传来;江边的渔火映照着寒冷的树林。人们沿着沙石小路走到尽头,云朵随着流水的声音渐渐深入。夜晚寂静,春天的山林显得格外空旷,月光照在松树下,投下斑驳的影子。
诗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空灵,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隐士情怀。
1.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开篇两句,写出了山中景色的美丽和宁静。鸟儿因山光而欢愉,潭水的倒影则让人忘却尘世烦恼,心灵得到净化。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2. “钟声随远岫,渔火对寒林”:这两句描绘了夜晚山中的声音与光影,钟声从远方传来,渔火映照着寒冷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独处山林的清寂心境。
3. “人随沙路尽,云逐水声深”:诗人沿着小路前行,直到尽头,而云彩随着水流声逐渐消失在深处。这一描写不仅表现了空间的延展,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程。
4. “夜静春山空,月明松下影”:结尾两句,将画面定格在春夜的山林之中。夜色静谧,山林空旷,月光洒落在松树下,形成一幅清冷而优美的画卷。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宿与寄托。
总结:
《夜归鹿门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归途中所见的自然美景,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情。诗中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孟浩然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