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忆江南》的作者白居易及其生平背景。
- 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中描绘的江南美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 学会朗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江南的眷恋与怀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江南春景的美丽,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深情。
- 难点: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的意境美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江南风景图片、配乐朗诵音频等)
- 课文朗读音频
- 黑板、粉笔、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江南水乡吗?”
引导学生回答后,播放一段江南水乡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古诗——《忆江南》。”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注意字音和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教师纠正个别发音,如“谙”(ān)、“蓝”(lán)等。
-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精读品析(15分钟)
- 整体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逐句讲解。
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意思是:江南真好,那里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太阳升起时,江边的花儿红得像火一样;春天来了,江水碧绿如蓝。
- 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分析“红胜火”、“绿如蓝”等比喻手法,体会诗人用词的生动形象。
提问:“你觉得这两句诗写得怎么样?为什么?”
- 情感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江南?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对比阅读:
展示其他描写江南的古诗,如《望洞庭》《钱塘湖春行》等,比较它们在描写方式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 写作练习:
鼓励学生以“我眼中的江南”为题,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江南的景色,并尝试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总结:《忆江南》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无限眷恋。
- 学生交流: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6. 布置作业(5分钟)
- 背诵并默写《忆江南》。
- 仿照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写两句描写自然景色的句子。
- 收集有关江南的诗词,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
《忆江南》
——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意象:江花、江水
修辞:比喻、拟人
情感:怀念、热爱
```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备注:本教案注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情感体验,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强调“读—思—悟”的学习过程,符合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