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会动的房子》】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会动的房子》,引导幼儿理解“房子”可以是移动的,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语言目标: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看到或想象的事物。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关注生活中的奇妙现象,增强探索兴趣。
二、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会动的房子》相关画面)
- 小动物头饰若干(如小松鼠、小熊、小兔子等)
- 轻音乐背景
- 简单的道具(如小房子模型、树叶、树枝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房子”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你认为房子可以动吗?”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会动的房子》的故事,讲述过程中配合图片或PPT展示,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故事大意如下:
在森林里,有一只小松鼠,它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安家。它发现了一座“房子”,但这座房子会动!原来,这是一棵大树,树根扎在泥土里,树干随着风摇晃,看起来像一座会动的房子。小松鼠在树上安了家,每天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开心极了。
3. 互动讨论(8分钟)
-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个‘房子’为什么是会动的?”
- “你还知道哪些会动的东西?”
- 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如:汽车、轮船、火车等。
4. 角色扮演(10分钟)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语言,如:“我是小松鼠,我住在会动的房子里。”通过游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 拓展延伸(7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如果你有一个会动的房子,你想把它变成什么样子?”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可以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
四、活动评价:
-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是否能模仿小动物的行为和语言。
- 通过幼儿的表达和创作,了解其对“会动的房子”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和互动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周围世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