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扎染】一、活动名称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扎染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扎染的基本工艺和原理,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2. 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掌握折叠、捆绑、浸染等基本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白棉布、橡皮筋、夹子、染料(可食用色素或专用扎染颜料)、水盆、围裙、手套、纸巾等。
2. 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干净整洁的操作区,确保安全卫生。
3. 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好扎染示范作品,熟悉操作流程。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扎染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图案吗?它是怎么做出来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
- 教师讲解扎染的简单原理:通过折叠、捆扎等方式,使布料在染色时形成独特的图案。
- 示范扎染步骤:
- 折叠布料:可以采用对折、螺旋折叠等多种方式。
- 捆扎固定:用橡皮筋或夹子将布料固定,防止染色时松动。
- 浸染上色:将布料放入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后晾干。
- 解开整理:轻轻解开橡皮筋,展示图案。
3. 幼儿操作(20分钟)
- 分组进行,每组发放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折叠方式,创造独特的图案。
-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染料沾到衣服或皮肤上。
4. 展示与分享(5分钟)
-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区,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 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延伸活动
- 可以结合区域活动,如“美术角”、“手工区”,继续鼓励幼儿进行扎染创作。
- 结合故事或歌曲,讲述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活动中要注意个别差异,给予不同能力的幼儿适当的支持与引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有所收获。
七、注意事项
- 使用无毒环保的染料,确保幼儿安全。
- 活动过程中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理染料残留。
- 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结语
扎染不仅是一项有趣的美术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艺术的乐趣,也更加珍惜和热爱我国的传统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