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学设计之二】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理解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的作用。
- 学习新闻语言的简洁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 能够分析新闻内容,提炼关键信息。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对比两篇新闻的异同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 提高学生对新闻真实性的判断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点,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新闻中提炼信息,并进行合理评价。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新闻材料(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文档。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新闻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如何获取新闻信息的?你认为新闻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新闻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10分钟)
- 教师讲解新闻的定义及基本结构: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 分析两篇新闻的结构,引导学生找出每篇新闻的导语部分。
3.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阅读两篇新闻,完成以下任务:
- 找出每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并说明其作用。
- 比较两篇新闻的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 总结两篇新闻所传达的主要信息。
4. 展示与交流(10分钟)
-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
- 教师适时点评,总结新闻语言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5. 拓展延伸(5分钟)
- 教师展示一篇现代新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 鼓励学生关注时事,尝试撰写简短的新闻稿。
6.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新闻的结构与语言特点。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新闻、多思考。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新闻结构知识。
2. 自选一篇新闻,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新闻摘要。
3. 思考:你认为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吗?为什么?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新闻两则”为载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通过对比阅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闻的写作特点。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案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新闻的多样性,如评论性新闻、调查性报道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