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2例】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各类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新型布尼亚病毒(New Bunyavirus)引起的一种特殊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Febrile Thrombocytopenic Syndrome, FTTS),因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回顾两例由该病毒引起的典型病例,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
病例一为一名45岁男性患者,因持续高热、乏力、食欲减退就诊。体检发现其体温高达39.2℃,伴有明显出血倾向,如牙龈渗血及皮肤瘀斑。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仅为30×10⁹/L,同时肝功能指标异常。结合流行病学史(近期有野外活动史),初步怀疑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随后通过RT-PCR检测确认病毒RNA阳性,最终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病例二为一名62岁女性患者,主诉为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入院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意识模糊及呼吸困难。血液检查提示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水平升高,进一步检查发现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经对症支持治疗及抗病毒干预后,患者病情逐步稳定,最终康复出院。
通过对这两例患者的观察与分析可以看出,新型布尼亚病毒引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复杂性和潜在危险性。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此外,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对这类病毒的认知,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降低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新型布尼亚病毒作为一种新兴的致病因子,其引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值得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未来应加强对该病毒的监测与研究,以期在更早阶段进行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