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古人对钱的九个雅称

2025-07-13 16:31:31

问题描述:

古人对钱的九个雅称,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3 16:31:31

古人对钱的九个雅称】在中国古代,金钱不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古人对“钱”有着丰富的称呼,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智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人对钱的九种雅称,看看它们背后的故事与深意。

1. 孔方兄

“孔方兄”是古代对铜钱的一种戏称,因其中间有方孔而得名。东晋时期的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俗间谓钱为孔方兄。”后来,这个称呼被文人墨客广泛使用,既带有调侃意味,也透露出对金钱的复杂情感。

2. 泉

“泉”字原本指水,但在古代,它也被用来代指钱币。因为铜钱多以“泉”为单位,如“一泉”即一文钱。这一说法源于《汉书·食货志》中的记载,后世也常以此来形容货币流通。

3. 贯

“贯”是古代货币的计量单位,通常指一千枚铜钱穿成一串。例如“一贯钱”即一千文。这个称呼在宋元时期尤为常见,用于表示较大金额的货币单位。

4. 金

虽然“金”本指金属货币,但有时也泛指钱财。尤其是在诗词中,“金”常用来象征财富,如“黄金万两”、“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表达对金钱的追求与感慨。

5. 财

“财”是较为常见的称呼,泛指一切财富,包括金银、布帛、粮食等。在古文中,“财”常与“利”并用,如“利欲熏心”,表现出对物质利益的重视。

6. 资

“资”原意为资源、资本,后引申为钱财。在古代,尤其是官府或商贾之间,“资”常用来表示资金、资产,如“资财雄厚”。

7. 镪

“镪”是古代对银钱的别称,尤其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因银锭形状如小山,故称“镪”。这一词在文学作品中也常出现,如《红楼梦》中便有“银镪”之说。

8. 贝

“贝”是最早的钱币形式之一,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用海贝作为交换媒介。因此,“贝”也成为金钱的早期代称。《诗经》中有“朋”字,即指贝壳,后引申为货币单位。

9. 钞

“钞”指的是纸币,在宋代开始出现,如“交子”、“会子”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形式之一,因此“钞”也成为金钱的另一种称呼。

从“孔方兄”到“钞”,古人对金钱的称呼丰富多彩,既有文雅之趣,也有现实之需。这些雅称不仅展示了古代汉语的精妙,也反映出人们对财富的态度与文化的演变。了解这些称呼,不仅能增长知识,也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