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看图猜成语(含答案)(10页)】在日常生活中,成语是我们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简洁、生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而“看图猜成语”作为一种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受到了许多学生和爱好者的喜爱。通过图片的视觉表达,结合对成语的理解与联想,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能力,还能激发思维活跃度。
本文将围绕“案看图猜成语(含答案)(10页)”这一主题,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图文结合的成语学习资料。每一页都配有精心设计的图片,并附有对应的成语及详细解析,帮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经典成语。
第一页:一目了然
图片一个人站在高处,低头看着下方。
成语:一目了然
释义:形容事物非常清楚、容易理解。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言可采,故能一目了然。”
第二页:画龙点睛
图片一只龙的画像,旁边有一只笔正在点上眼睛。
成语:画龙点睛
释义:比喻在关键处用精辟词句点明主旨,使全篇生动有力。
出处: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眼睛,每曰:‘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遂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第三页:井底之蛙
图片一只青蛙坐在井底,抬头看天空。
成语:井底之蛙
释义: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海者,拘于虚也。”
第四页:守株待兔
图片一个农夫坐在树下,等待兔子撞树。
成语:守株待兔
释义: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不劳而获。
出处:《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第五页:刻舟求剑
图片一个人在船上划了一道线,想从水中捞出掉下去的剑。
成语:刻舟求剑
释义:比喻不懂事物发展变化,墨守成规。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第六页:掩耳盗铃
图片一个人捂住耳朵偷铃铛。
成语:掩耳盗铃
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声闻数十里。人曰:‘子无罪,何为?’曰:‘掩耳盗铃。’”
第七页:狐假虎威
图片狐狸走在老虎前面,老虎跟随。
成语:狐假虎威
释义: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第八页:望梅止渴
图片一个人望着远处的梅树,口中流口水。
成语:望梅止渴
释义:比喻用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
出处:《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第九页:亡羊补牢
图片一个人修补羊圈,旁边有几只羊。
成语:亡羊补牢
释义: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第十页:对牛弹琴
图片一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
成语:对牛弹琴
释义: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者说话不看对象。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夫以人之性,莫不有其所好;然则贤者以其所好,教人之不好者,是谓对牛弹琴。”
通过这十页的图文结合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成语的理解力,还能在趣味中积累语言知识。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联想,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运用,让成语真正成为我们表达思想的有力工具。
如需更多类似内容或拓展练习,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