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岛初赴举京师文言文翻译

2025-07-24 00:01:28

问题描述:

岛初赴举京师文言文翻译,求大佬施舍一个解决方案,感激不尽!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4 00:01:28

岛初赴举京师文言文翻译】唐代诗人贾岛,字阆仙,以苦吟著称。他早年生活清贫,但志向高远,勤奋好学。有一则关于他“初赴举京师”的故事,记载于古籍之中,颇具意味。

原文如下:

>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骑驴赋诗,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字,或曰“敲”字,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旁若无人。时韩愈为京兆尹,闻之,驻马问之,岛具对。愈曰:“‘敲’字佳。”遂定。

这段文字讲述了贾岛初入京城应试时,在路上骑着毛驴吟诗的情景。他当时正在构思诗句,写下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名句。然而在写作过程中,他对于“敲”与“推”两个字的使用犹豫不决,反复推敲,甚至在驴背上吟诵不止,旁人皆不以为意。

恰巧韩愈路过,听闻此事,便停下马来询问。贾岛如实相告。韩愈认为“敲”字更佳,于是贾岛便定下此句,后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诗句。

译文:

贾岛初次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骑驴途中吟诗,写出了“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轻敲门扉,月光洒落”的句子。他原本想用“推”字,后来又觉得“敲”字更好,一时难以决定。于是他在驴背上不断吟咏,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这时,韩愈正担任京兆尹,听到他的吟诵声,便停下马车询问。贾岛将情况告诉了他。韩愈说:“‘敲’字更好。”于是贾岛最终定稿。

赏析:

这段文字虽短,却生动地刻画了贾岛对诗歌的执着与严谨。他为了一个字的选用而反复斟酌,甚至不顾旁人目光,足见其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而韩愈的慧眼识才,也体现了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与包容之心。

贾岛的“推敲”典故,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创作故事,也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创作,往往源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而非一蹴而就。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