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说课稿分享】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将围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进行一次说课分享。这篇课文出自王尔德的同名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不仅富有想象力,还蕴含着关于爱与分享、宽容与成长的教育意义。
首先,我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爱”与“分享”的重要性,懂得关爱他人、珍惜美好事物,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接下来是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寓意,体会巨人由孤独到温暖的情感变化;而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爱与分享”的力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导入—整体感知—细读品析—拓展延伸”的教学结构。首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花园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接着,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然后,分段精读,重点分析巨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孩子们带来春天的原因。同时,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深层含义。
在课堂互动环节,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如果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做?”或者“你认为春天为什么只在孩子们出现时到来?”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欲望,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
此外,我还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在课堂结尾,我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曾因为“独占”而失去了快乐,进而鼓励他们学会分享、关爱他人。
最后,在作业布置方面,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题,包括基础的字词巩固、阅读理解题,以及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的花园”。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巨人的花园》不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德育课。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分享,真正的美丽源于心灵的温暖。希望今天的说课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也期待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