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提升语言感知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鼓励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感受人物形象。
-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细腻描写传达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历史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背景,圈画文中描写红军动作、语言、心理的语句。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出课题《老山界》,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 提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是谁?
3. 梳理结构,理清脉络(15分钟)
- 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各部分内容。
- 总结文章结构:按时间顺序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4. 布置作业(5分钟)
- 抄写生字词,整理文章中的关键事件。
第二课时:精读分析,品味语言
1. 复习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
2. 精读课文,深入分析(25分钟)
- 分组讨论:找出描写红军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如“我们决定夜里爬过山去”,体现红军的坚定意志。
- 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风貌。
3. 情感体验,升华主题(10分钟)
- 引导学生联系历史背景,思考红军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
- 讨论:你从文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4. 课堂小结(5分钟)
- 总结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
- 强调红军英勇无畏、团结互助的革命精神。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 拓展阅读(10分钟)
- 推荐学生阅读《七律·长征》等作品,进一步感受长征精神。
- 比较阅读:与其他描写长征的文章进行对比,体会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
2. 写作训练(20分钟)
- 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红军”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红军精神的理解。
- 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描写性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3.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学生互评作文,教师点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板书设计:
```
《老山界》教学设计
一、主要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
二、写作特色:细节描写、结构清晰、情感真挚
三、人物形象:坚韧不拔、团结互助、乐观向上
四、主题思想: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学生参与度如何?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 如何改进今后的教学设计?
备注: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语文素养的培养,力求在语言积累、思维训练、情感熏陶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