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附】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教科版(2017)教材内容,特制定本学期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年级科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常见的自然现象、动植物、天气变化等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材内容概览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涵盖以下主要
1. 认识身边的物体
- 学习辨别不同材质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性。
- 初步认识水、空气等常见物质。
2. 观察和描述物体
- 学会用感官进行观察,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 初步理解比较和分类的方法。
3. 天气的变化
- 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风、雪等。
- 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 植物和动物
- 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 培养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进度安排(参考)
| 周次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教学方式 |
|------|----------|----------|----------|
| 第1周 | 欢迎与课程介绍 | 了解科学课的基本要求,激发兴趣 | 讲授、互动 |
| 第2周 | 认识身边的物体 |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 实验、观察 |
| 第3周 | 不同材料的物体 | 了解不同材质的特点 | 实验、讨论 |
| 第4周 | 水和空气 | 初步认识水和空气的性质 | 实验、观察 |
| 第5周 | 观察物体的形状 | 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形状 | 观察、绘画 |
| 第6周 | 比较物体的大小 | 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 实验、操作 |
| 第7周 | 天气的变化 | 认识天气现象,记录天气 | 观察、记录 |
| 第8周 | 风和雨 | 探索风和雨的形成与影响 | 实验、讨论 |
| 第9周 | 冬天来了 | 了解季节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 讲授、图片展示 |
| 第10周 | 植物的生长 | 认识常见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 观察、种植 |
| 第11周 | 动物的特征 | 了解动物的外形和习性 | 图片、视频 |
| 第12周 | 动物的生活环境 | 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 讨论、绘画 |
| 第13周 | 科学小实验 | 进行简单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 实验、小组合作 |
| 第14周 | 回顾与总结 | 巩固本学期所学内容 | 复习、测试 |
| 第15周 | 期末复习 | 复习重点知识,准备考试 | 复习、练习 |
| 第16周 | 期末考试 | 检测学习成果 | 考试 |
四、教学建议
1. 注重实践操作:科学课程应以动手实验为主,鼓励学生亲自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2. 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3. 加强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
4. 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5. 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3. 阶段性测试:通过小测验或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科学小制作、观察日记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附录
(此处可附上教学案例、实验设计、学生作品示例、教学反思等)
本教学计划结合新课程理念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力求做到科学、系统、实用。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