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的诗句有哪些高考】在高考语文中,修辞手法是考查的重点之一,其中“通感”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常出现在诗歌鉴赏和文学分析题中。掌握通感的诗句不仅有助于理解诗歌意境,还能提升答题的准确性。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高考中可能涉及的通感诗句,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通感简介
通感,又称“移觉”,是指在描写事物时,将一种感官的感受转移到另一种感官上,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声音是甜美的”、“阳光是温暖的”等,都是通过通感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二、高考常见通感诗句汇总
以下是一些在高考语文中可能出现的通感诗句,涵盖不同朝代与诗人:
序号 | 诗句原文 | 出处 | 通感类型 | 说明 |
1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白居易《琵琶行》 | 听觉→视觉 | 将琵琶声比作雨声与私语,增强听觉画面感 |
2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视觉→触觉 | 明月与潮水交融,营造出朦胧的美感 |
3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玉楼春》 | 视觉→触觉/听觉 | “春意闹”将视觉感受转化为听觉或触觉的热闹感 |
4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王籍《入若耶溪》 | 听觉→视觉 | 用蝉鸣与鸟叫反衬山林的寂静 |
5 | “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草木的青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 朱自清《春》 | 嗅觉→触觉 | 将嗅觉感受与触觉结合,增强画面感 |
6 | “歌声绕梁三日不绝。” | 《列子·汤问》 | 听觉→视觉 | 将听觉的余韵转化为视觉上的“绕梁” |
7 | “冷香飞上五云车。” | 郑思肖《画菊》 | 嗅觉→视觉 | 将菊花的香气具象化为“飞上云车”的景象 |
8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滕王阁序》 | 视觉→听觉 | 落霞与孤鹜的飞翔,仿佛有声音伴随 |
9 |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 晏殊《无题》 | 视觉→触觉 | 月光柔和,风轻柔,带来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感受 |
10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 视觉→触觉 | “绿”字将视觉色彩转化为春天的温度与气息 |
三、总结
在高考语文中,通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诗歌赏析和文学表达中。上述诗句涵盖了多种通感类型,包括听觉与视觉、触觉与视觉、嗅觉与视觉之间的转换。考生在备考时应多积累这类诗句,理解其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从而在考试中灵活运用,提高答题质量。
建议考生在复习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诗句中的通感现象,避免死记硬背,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以上就是【通感的诗句有哪些高考】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