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精选范文 >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2025-09-17 03:39:01

问题描述: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蹲一个有缘人,求别让我等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7 03:39:01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六国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所著的一篇政论文,旨在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揭示国家衰亡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赂秦”是导致六国失败的关键因素。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语言精炼,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

本文主要围绕“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一核心观点展开论述。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相继灭亡,并不是因为军事力量不够强,也不是因为战争策略不当,而是因为不断向秦国进贡土地和财物,最终导致自身实力被削弱,无法抵御秦国的侵略。

文中通过对比齐、燕、赵等国的不同做法,指出“不赂者以赂者败”,即那些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反而因为其他国家的贿赂而受到牵连,最终也难逃灭亡的命运。最后,作者呼吁后人应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并不是因为兵器不锋利,作战不擅长,问题在于他们对秦国行贿。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向秦国行贿导致自身力量削弱,这是灭亡的根源。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曰:不赂者以赂者败。 回答是: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也是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失败。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因为失去了强大的盟友,无法单独保全自己。
故曰:弊在赂秦也。 所以说,问题就在于贿赂秦国。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齐国从未贿赂秦国,但最终还是跟着五国一起灭亡了。
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为什么呢?是因为它亲近秦国,却不帮助其他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难以幸免。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见,能够守住自己的国土,坚持正义,不向秦国行贿。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所以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正是依靠武力的结果。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到了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的时候,才加速了灾祸的到来。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赵国曾与秦国交战五次,两次失败,三次胜利。
后秦击赵者再,杀赵将李牧,遂灭赵。 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了赵将李牧,于是赵国被灭亡。
且夫天下诸侯,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再说天下的诸侯国,用土地讨好秦国,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
此言得之。 这句话说得非常正确。

三、结语

《六国论》不仅是一篇历史评论,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政治散文。它提醒后人,面对强敌时,不应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而应团结一致,增强自身实力,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学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