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这个字什么意思】“庠”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主要与教育、养老和地方机构有关。以下是对“庠”字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总结
字形 | 庠 |
拼音 | xiáng |
部首 | 广 |
笔画 | 13 |
五笔 | YMAH |
读音 | xiáng(第二声) |
含义 | 古代学校、养老院、地方官署等 |
常见用法 | “庠序”、“乡庠”、“国庠” |
二、具体含义解析
1. 古代学校
在古代,“庠”是学校的别称之一,与“序”并称,合称为“庠序”。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 “庠”多指地方上的学校,而“序”则多指国家设立的学校。
2. 养老机构
在某些文献中,“庠”也指养老机构,用于安置年长者。
- 如《礼记·王制》提到:“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县,七十养于州,八十养于学,九十养于虞。”其中“学”可能与“庠”有类似功能。
3. 地方官署
在一些历史时期,“庠”也指地方官府的办事机构,尤其在明清时期,常用于指代地方教育管理机构。
4. 文化象征
“庠”字还承载着儒家重视教育、敬老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和伦理的尊重。
三、现代使用情况
由于“庠”字较为生僻,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通常出现在古文研究、历史文献或书法作品中。日常交流中几乎不用。
四、相关词语举例
词语 | 解释 |
庠序 | 古代学校 |
乡庠 | 地方学校 |
国庠 | 国家设立的学校 |
庠生 | 在庠学习的学生 |
庠政 | 教育行政事务 |
五、结语
“庠”字虽然不常见,但其背后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不仅是古代教育制度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人对教育和养老的重视。了解“庠”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以上就是【庠这个字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