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而特书是什么意】“大书而特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强调对某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它来源于古代的书写传统,原本是指在重要场合或重大事件中,用较大的字体或更正式的方式进行书写,以示隆重和郑重。后来,“大书而特书”被引申为对某件事特别强调、反复提及,表示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一、
“大书而特书”字面意思是“大大地写,特别地写”,现多用于形容对某事的高度重视和强调。这个成语通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某一事件、人物或观点的特别关注。例如,在新闻报道、历史记载或文学作品中,若某件事被“大书而特书”,说明这件事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读者或观众特别注意。
该成语不仅强调了内容的重要性,也暗示了作者或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他们认为这件事非常关键,不容忽视。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示例 |
大书而特书 | 大大地写,特别地写,表示高度重视 | 古代文献中常见于正式记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这一事件在史书中被大书而特书。” |
强调重要性 | 表达对某事的特别关注 | 无明确出处,现代常用 | 用于描述对某事的重视程度 | “他的人生经历被大书而特书。” |
历史与文化背景 | 源自古代书写方式,后引申为强调 | 《左传》《史记》等古籍中有所体现 | 多用于历史、文学、新闻等领域 | “这段历史被大书而特书,成为后人研究的重点。” |
三、使用建议
1. 适用场景:适用于正式写作、学术论文、新闻报道、历史分析等场合。
2. 避免滥用:由于该词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不宜频繁使用,否则会显得刻意。
3. 搭配使用:可与“尤为”“尤其”等副词搭配,增强语气,如“这一事件尤为大书而特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书而特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表达功能。在实际使用中,需根据语境恰当运用,才能准确传达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