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全诗及译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是古代诗歌中表达爱情忠贞、生死不渝的经典名句。这句话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也反映了古人对婚姻和爱情的坚定承诺。以下是对该诗句的原文、译文及背景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原文与译文
诗句 | 译文 |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 击鼓的声音咚咚响,士兵们踊跃参军。 |
兄弟俱在,而我独死。 | 同伴都在,唯独我将战死沙场。 |
于嗟乎!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 唉,这个人不善良,我却把他当作君主。 |
于嗟乎!人之无良,我以为臣。 | 唉,这个人不善良,我却把他当作臣子。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生死相依,与你立下誓言。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牵着你的手,与你共度一生。 |
二、背景与意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内容涵盖社会生活、政治、爱情、战争等多个方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击鼓》篇,原本讲述的是战争中的离别与誓言,后来被广泛用于表达夫妻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
此句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改初衷。如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已成为婚礼上常见的誓言,象征着婚姻的永恒与承诺。
三、总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仅是对爱情的深情告白,更是对人生承诺的庄严宣誓。它源于古老的《诗经》,历经千年仍能打动人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情感与责任的重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句诗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邶风·击鼓》 |
原文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译文 | “生死相依,与你立下誓言。牵着你的手,与你共度一生。” |
背景 | 战争背景下对爱情的承诺 |
现代意义 | 婚礼誓言,象征爱情的永恒与忠诚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