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一词多义总结】《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讲述了郑国大夫烛之武凭借智慧和口才,成功说服秦穆公撤兵,从而挽救了郑国的故事。在学习这篇古文的过程中,掌握其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对于理解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烛之武退秦师》中常见词语的“一词多义”进行整理与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词多义总结
词语 | 义项1 | 义项2 | 义项3 | 义项4 | 义项5 |
之 | 结构助词,的 | 代词,他/它 |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调整音节,无实义 | 用作动词,往、到 |
以 | 介词,用、拿 | 连词,因为 | 连词,而 | 介词,按照 | 动词,认为 |
其 | 代词,他的、它的 | 语气副词,表推测 | 代词,他们 | 指示代词,那 | 表希望、祈使 |
而 | 连词,表示并列或转折 | 连词,表示承接或递进 | 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 代词,你 | 助词,加强语气 |
焉 | 语气词,了、啊 | 兼词,于之 | 疑问代词,哪里 | 代词,那里 | 助词,放在句尾,表疑问 |
辞 | 言辞、话语 | 推辞、拒绝 | 告别、告别之辞 | 辞别 | 文学中的辞藻 |
亡 | 逃跑、逃亡 | 失去、灭亡 | 通“无”,没有 | 避免、避免 | 古代丧礼中的“亡”指去世 |
说 | 说服、劝说 | 高兴、喜悦 | 说法、言论 | 通“悦”,高兴 | 古代一种文体 |
词语解释举例说明:
- 之:
- “烛之武退秦师”中,“之”为结构助词,表示“烛之武”的意思。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中,“之”用于主谓之间,起强调作用。
- 以:
- “以其无礼于晋”中,“以”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以”表示“用”。
- 其:
- “以其无礼于晋”中,“其”指代郑国。
- “吾其还也”中,“其”表示建议或推测,相当于“还是”。
- 而:
- “夜缒而出”中,“而”表示动作的承接。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中,“而”表示转折,相当于“却”。
- 焉:
- “子亦有不利焉”中,“焉”作为语气词,表示感叹。
- “且焉置土石”中,“焉”为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
- 辞:
-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辞”指言辞、说话。
- “辞谢不赴”中,“辞”表示推辞、拒绝。
- 亡: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中,“亡”指灭亡、失去。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亡”指逃亡。
- 说:
- “说秦伯”中,“说”为动词,表示劝说。
- “秦伯说”中,“说”通“悦”,表示高兴。
通过以上对《烛之武退秦师》中“一词多义”的整理与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升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结合语境,灵活判断词语的含义,做到“知其一而通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