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原文】一、故事总结
“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夫蔺相如奉命将和氏璧送往秦国,面对秦王的欺诈行为,他凭借智慧与勇气,最终成功保全了赵国的珍宝,并使赵国在外交上取得胜利。
此故事展现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赵国在弱小中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外交策略。
二、故事原文节选(简要)
>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曰:“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相如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私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臣以为其言良,乃遣之。……”
> 相如持其璧睨柱,曰:“……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三、关键人物及事件对比表
人物 | 身份 | 主要行为 | 体现精神 |
蔺相如 | 赵国大夫 | 奉命送璧,面对秦王威胁不惧,最终夺回玉璧 | 智勇双全、忠诚爱国 |
秦昭王 | 秦国君主 | 企图以诈取璧,后被迫让步 | 强权之下仍需讲理 |
赵惠文王 | 赵国君主 | 授权蔺相如出使,信任臣子 | 知人善任、善于决策 |
廉颇 | 赵国大将 | 支持蔺相如,为国家利益考虑 | 忠诚、顾全大局 |
缪贤 | 宦官 | 推荐蔺相如出使 | 识才、重贤 |
四、故事意义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次外交上的胜利,更是中国历史上“以智取胜”的典范。它强调了在面对强权时,智慧与胆识同样重要。蔺相如的行为,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
同时,这个故事也反映出当时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弱国如何在夹缝中寻求生存与发展之道。
五、结语
“完璧归赵”作为一段经典历史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与智慧的传承。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智慧与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