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原文】一、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诗经·豳风·七月》,是古代农耕社会中描述季节变化与生活节奏的经典诗句。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细致安排。
“七月流火”指的是农历七月,天气转凉,天上的火星(即心宿二)逐渐西沉,象征着夏天的结束;“九月授衣”则是指到了农历九月,人们开始准备冬衣,以应对寒冷的冬天。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节气观念和生活智慧。
这首诗整体描写了周代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与生活,包括农事、狩猎、纺织、祭祀等,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文化内涵。
二、原文与释义对照表
原文 | 释义 |
七月流火 | 农历七月,火星西沉,表示盛夏将尽,天气转凉。 |
九月授衣 | 农历九月,开始缝制冬衣,为冬季做准备。 |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一月(夏历十一月)寒风呼啸,二月(夏历十二月)寒冷刺骨。 |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 没有衣服没有粗布衣,怎么度过一年? |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 三月(夏历正月)开始修整农具,四月(夏历二月)开始下田耕种。 |
五月鸣蜩,六月莎鸡 | 五月蝉声鸣叫,六月纺织娘开始鸣叫。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在屋檐下,九月到门口,十月躲进床下。 |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 九月天气变冷,霜降;十月清理谷场,准备收割。 |
一之日凿冰冲冲,二之日纳于凌阴 | 一月(夏历十一月)凿冰,二月(夏历十二月)储藏于冰窖。 |
采蘩祁祁,可以蘩之 | 收集白蒿,足够用来祭祀。 |
三、结语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仅是季节变化的描写,更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生活智慧的体现。通过《诗经》中的这段文字,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与文化风貌,感受到先民们顺应自然、勤勉劳作的精神。这种对时间与生活的敬畏,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