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售后回租增值税计算】融资性售后回租是一种常见的融资租赁方式,通常指企业将自有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后,再以租赁的方式从租赁公司租回使用。这种模式在税务处理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增值税的计算方面。本文将对融资性售后回租的增值税计算方式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融资性售后回租的基本概念
融资性售后回租是指企业将固定资产(如设备、车辆等)出售给租赁公司,然后以租赁的形式重新租回使用。该业务实质是融资行为,而非单纯的销售行为。因此,在税务处理中,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进行判断和计算。
二、增值税计算原则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及相关政策,融资性售后回租的增值税计算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出租方(租赁公司):应按照“有形动产融资租赁”缴纳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或13%(根据资产类型)。
2. 承租方(原资产所有人):在出售资产时,若被认定为“销售行为”,则需按销售货物或不动产缴纳增值税;但若被认定为“融资行为”,则不视为销售,不征收增值税。
三、增值税计算方式对比表
| 项目 | 计算方式 | 说明 |
| 出租方(租赁公司) | 增值税 = 租金收入 × 税率 | 适用于有形动产融资租赁,税率一般为17%或13% |
| 承租方(原资产所有人) | 不计增值税(若被认定为融资行为) | 若被认定为销售行为,则按销售货物或不动产计算增值税 |
| 是否开具发票 | 出租方需向承租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 承租方可抵扣进项税额 |
| 适用政策依据 | 财税〔2016〕36号文 | 明确了融资租赁与销售行为的区分标准 |
四、关键点提示
- 区分销售与融资:是否构成销售行为,是决定是否计征增值税的关键。实务中,需结合合同条款、资产所有权转移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
- 税务备案:企业在进行融资性售后回租时,建议提前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避免因税务认定不清导致的涉税风险。
- 税收优惠:部分地区对融资租赁业务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关注当地政策。
五、结语
融资性售后回租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复杂的税务处理问题。合理把握增值税计算规则,有助于企业降低税务成本,提升财务效率。建议企业在开展相关业务前,充分了解政策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税务筹划。
以上就是【融资性售后回租增值税计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