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议的甲乙丙应该怎么定】在签订三方协议时,明确“甲、乙、丙”各方的身份和责任是至关重要的。三方协议通常涉及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学校三方,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地区或单位可能有不同的定义方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三方协议中的角色划分,本文将从常见情况出发,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三方协议的基本概念
三方协议,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一种意向性协议。它不是劳动合同,但具有法律约束力,主要目的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的权利与义务。
二、常见的“甲、乙、丙”身份划分
在不同的地区或单位中,“甲、乙、丙”的具体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较为常见的划分方式:
| 序号 | 划分方式 | 甲方 | 乙方 | 丙方 | 说明 |
| 1 | 常规划分 | 用人单位 | 毕业生 | 学校 | 最常见的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高校和企业 |
| 2 | 用人单位优先 | 用人单位 | 学校 | 毕业生 | 在某些地方政策下,学校作为中间协调方 |
| 3 | 学校主导型 | 学校 | 用人单位 | 毕业生 | 学校在协议中承担更多责任,如推荐、审核等 |
| 4 | 毕业生主导型 | 毕业生 | 用人单位 | 学校 | 少见,一般用于特殊情况或协商一致的情况 |
三、如何确定“甲、乙、丙”的身份?
1. 查看协议模板
不同学校的三方协议模板可能会有差异,建议仔细阅读协议开头部分,通常会注明各方的名称和身份。
2. 咨询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如果对协议内容不清楚,可以向学校就业办或辅导员咨询,确保自己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 与用人单位沟通确认
在签署前,最好与用人单位确认各自的职责和分工,避免因误解导致后续纠纷。
四、注意事项
- 三方协议不等于劳动合同:签署后,毕业生仍需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 三方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一旦签署,不能随意解除,除非双方协商一致或符合法定情形。
- 注意签字盖章:三方协议必须由本人签字、用人单位盖章、学校盖章,缺一不可。
五、总结
在三方协议中,“甲、乙、丙”的身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但最常见的是:甲方为用人单位,乙方为毕业生,丙方为学校。建议在签署前充分了解协议内容,并与相关方进行沟通确认,以保障自身权益。
| 角色 | 常见身份 | 责任说明 |
| 甲方 | 用人单位 | 提供岗位、支付待遇、签订劳动合同 |
| 乙方 | 毕业生 | 履行承诺、按时报到、遵守约定 |
| 丙方 | 学校 | 推荐学生、审核信息、协助签约 |
通过合理分配各方职责,三方协议才能真正起到规范就业流程、保障各方权益的作用。
以上就是【三方协议的甲乙丙应该怎么定】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