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萦救父的出处及翻译】一、
“缇萦救父”是中国古代一则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出自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事讲述了汉文帝时期,一位名叫淳于意(又称仓公)的医生因被控罪而面临死刑,其女缇萦上书朝廷,恳请以身代父受刑,最终感动汉文帝,使父亲免于死罪,并因此推动了汉代法律制度的改革。
该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法律与人情之间的互动。通过缇萦的勇敢与智慧,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名称 | 缇萦救父 |
| 出处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 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 背景时间 | 汉文帝时期(公元前2世纪) |
| 主人公 | 淳于意(仓公)、缇萦(其女) |
| 事件经过 | 淳于意因被控罪将处死,缇萦上书皇帝,愿以身代父,感动汉文帝,最终父亲获赦。 |
| 历史意义 | 推动汉代废除肉刑,加强法律的人性化改革 |
| 文化价值 | 体现孝道精神,展现女性智慧与勇气 |
| 现代启示 | 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强调法律与道德的结合 |
三、原文节选与翻译(部分)
原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太医令淳于意有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妾愿入身为官奴婢,以赎父之罪,使得改过自新。’”
翻译:
> “太医令淳于意犯了罪应当受刑,他的女儿缇萦上书说:‘我的父亲做官时,齐地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如今却因为犯法要受刑。我感到伤心,因为死了的人不能再复活,受刑的人也不能再恢复身体。即使他们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自己去做官府的奴婢,来赎父亲的罪,让他有机会改过自新。’”
四、结语
“缇萦救父”不仅是古代孝道的典范,也是中国法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展示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制度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也让后人铭记:孝心可以感动天地,仁政亦能改变命运。
以上就是【缇萦救父的出处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