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总结】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的相关政策,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我县近年来持续加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4年,全县共发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X起,同比下降X%;未成年人犯罪率控制在X‰以下,较往年有所下降。通过多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主责、家庭监护、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 工作内容 | 具体措施 | 工作成效 |
| 强化法治教育 | 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30余场,覆盖全县中小学;组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普法活动 | 学生法治意识明显提升,校园欺凌事件减少 |
| 加强心理干预 | 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5个,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10名,开展心理讲座20余次 | 心理问题学生得到及时疏导,行为偏差明显减少 |
| 家庭教育指导 | 联合妇联、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15场,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 | 家长教育观念转变,亲子关系改善 |
| 社会环境整治 | 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进行专项整治,查处违规经营单位X家 | 未成年人进入娱乐场所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
| 青少年帮教机制 | 建立重点青少年帮扶档案X份,落实“一对一”帮教责任人 | 犯罪前科青少年再犯率显著下降 |
三、存在问题
1. 基层力量薄弱:部分乡镇缺乏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人员,导致个别地区预防工作推进缓慢。
2. 家庭监管缺失:部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缺乏有效监护,易受不良影响。
3. 社会参与度不高: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主动性不强,资源整合不足。
4. 信息共享不畅: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之间数据互通不够,影响精准施策。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作。
2. 加强队伍建设:引进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3. 深化宣传教育:扩大法治教育覆盖面,推动“法治副校长”常态化进校园。
4. 强化家庭责任:通过家长学校、线上平台等方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5. 推动社会参与:鼓励企业、公益组织参与未成年人关爱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县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实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构建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就是【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总结】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