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部特制定以下十条规定:
一、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
二、科学安排考试次数与难度。小学阶段不得组织期中、期末以外的其他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减少不必要的测验和练习。
三、合理规划课后服务时间。学校应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严禁将课后服务变为集体补课。
四、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禁止超纲教学、提前教学,杜绝以任何形式增加学生课外学习负担。
五、保障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应不少于10小时,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成长空间。
六、加强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每天安排至少1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
七、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精心设计教案,提高课堂效率,避免重复讲解,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
八、提倡亲子阅读与实践体验。家长应陪伴孩子一起读书,并引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九、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良好互动氛围。
十、强化监督考核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政策落实效果。
以上十条措施旨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