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食堂食品卫生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计划。
一、自查目的
通过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全面排查食堂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留样、餐具消毒、人员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提升食堂整体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自查内容
1. 食品原料采购与验收
检查是否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原料,是否索取并保存供应商资质证明、检验合格证等相关材料;是否建立完善的进货台账,做到来源可追溯。
2. 食品储存管理
检查食品分类存放是否规范,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是否按照食品标签要求进行储存,是否存在过期、变质食品。
3. 食品加工过程
检查操作间卫生状况是否达标,是否有防蝇、防鼠、防尘设施;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遵守个人卫生规范;食品加工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4. 食品留样制度
检查是否按规定对每餐次的食品进行留样,留样数量、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做好留样记录。
5. 餐具清洗与消毒
检查餐具是否经过彻底清洗和高温消毒,消毒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建立餐具消毒记录。
6.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检查食堂工作人员是否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否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是否存在带病上岗现象。
7. 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
检查食堂内外环境是否整洁,垃圾桶是否加盖并及时清理;是否落实垃圾分类与处理措施。
三、自查方式
1. 日常自查:由食堂管理人员每日进行巡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2. 专项检查:由学校后勤部门或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全面检查。
3. 突击抽查: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突击检查,增强监管力度。
四、整改措施
对于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屡次出现同类问题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或处罚。
五、监督与反馈
学校将设立食品安全监督机制,鼓励师生参与监督,设立意见箱或投诉渠道,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对食堂食品安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食堂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六、总结与提升
每次自查结束后,应及时召开总结会议,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报告,作为今后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本自查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营造一个安全、卫生、健康的就餐环境,为全体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