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掌握诗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及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杜甫在困境中的情感表达,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人精神的理解与敬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体会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理想追求。
- 难点:
领会诗歌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在个人遭遇中体现出的博大胸怀。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杜甫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一个人身处困境,他最关心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艰难与希望。随后引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介绍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生活状况,引出本诗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调。
2. 教师范读,纠正发音与停顿。
3. 学生齐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讲解:
- 第一段描写秋风破屋、茅草飞散的情景,体现诗人生活的艰难。
- 第二段讲述孩子抢夺茅草、自己年老力衰的无奈。
- 第三段由自身境遇联想到天下寒士,表达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愿望。
- 第四段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结,展现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2. 语言赏析: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卷我屋上三重茅”、“唇焦口燥呼不得”等,体会其形象性和感染力。
3. 情感体悟:
提问:“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杜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鼓励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个人体验进行思考。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有关杜甫生平的纪录片片段或图片,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其生活经历。
2. 讨论:“如果你是杜甫,你会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引导学生思考责任与担当。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心系天下的仁者。他的诗不仅是个人遭遇的写照,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全诗,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秋风破屋 → 茅草飞散
孩子抢草 → 自己无奈
忧国忧民 → 广厦千间
吾庐独破 → 死亦无悔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兴趣与理解。今后可进一步结合其他杜甫作品,开展专题学习,深化学生对唐代诗歌的认识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