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夜莺的歌声》以其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爱国主题,成为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感悟语言魅力,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自然界的鸟鸣声,引出“夜莺”这一意象,引发学生兴趣。接着,教师出示课题《夜莺的歌声》,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夜莺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夜莺是会唱歌的鸟,有的说它声音清脆动听。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初读环节,教师采用自由朗读与指名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朗读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夜莺为什么会在战场上歌唱?”“它的歌声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等问题展开交流。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人物——小夜莺。通过品读描写小夜莺动作、语言的句子,如“他把芦笛吹得‘滴滴答答’响”,“他像只小百灵鸟一样唱着歌”,让学生感受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祖国的热爱。教师还适时插入背景知识,介绍二战时期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在语言训练环节,教师设计了仿写练习,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写出自己心中“歌声”的象征意义。例如:“歌声是……,它代表着……”。学生在写作中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
最后,教师总结课文主旨,强调小夜莺用智慧和勇气保护家园的精神,鼓励学生学习这种勇敢、机智的品质。同时,布置了课后拓展任务:阅读相关战争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宽视野。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的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感与思辨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收获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