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幸福的大桌子教案】一、活动名称:幸福的大桌子
二、适用年龄:大班幼儿(5-6岁)
三、活动目标:
1. 认识“大桌子”这一象征性的物品,理解其在家庭和集体中的意义。
2. 通过故事和互动活动,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团结,培养幼儿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3.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并尝试用语言或绘画的方式进行表达。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1. 教具:一张大桌子图片、家庭照片若干、绘本《幸福的大桌子》、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布置:教室中设置一个“幸福角落”,摆放一些温馨的家庭用品,如小椅子、毛毯、相框等。
3. 情感准备:教师提前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营造安全、温暖的氛围。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大桌子”的图片,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桌子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幼儿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讲述绘本《幸福的大桌子》,讲述一个家庭中,全家人围坐在一张大桌旁,一起吃饭、聊天、分享快乐的故事。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如:“你觉得这张桌子为什么叫‘幸福的大桌子’?”“你家有没有这样的桌子?”
3. 分享交流(10分钟)
幼儿分组讨论,说说自己家里的餐桌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和家人一起吃饭的习惯。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
4. 创意表达(15分钟)
幼儿用画笔绘制自己心中的“幸福的大桌子”,可以画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场景,也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等。完成后,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并简单介绍。
5. 情感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幸福的大桌子不仅是一张桌子,更是一个家的象征。它承载着爱、陪伴和温暖。”鼓励幼儿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学会感恩与分享。
六、延伸活动:
1. 家庭任务: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拍一张“全家福”,并带到幼儿园分享。
2. 区角活动:在“温馨角落”中投放餐具、食物模型等材料,供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3. 音乐活动:学唱歌曲《幸福的大桌子》,增强情感体验。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幸福的大桌子”为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故事、讨论、绘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家庭的意义,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在活动中注重情感引导,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爱与温暖。
八、注意事项:
1. 注意个别差异,对内向或家庭情况特殊的幼儿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
2. 活动过程中保持积极正面的情绪,避免涉及敏感话题。
3. 活动结束后,及时整理教具,确保环境整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