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法则,理解四则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导入、小组合作、练习巩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四则运算的顺序及基本运算规则。
- 难点: 在含有括号或多个运算符号的算式中正确进行运算。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练习题卡片、实物教具(如小棒、数字卡片等)。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文具。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题:“同学们,周末妈妈带你们去超市购物,买了一瓶水3元,一包饼干5元,一袋糖7元。如果妈妈给了你20元,你能算出剩下的钱吗?”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出四则运算的概念。
2. 新知讲解(15分钟)
- 加法与减法:
复习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和“进位、退位”的注意事项。
- 乘法与除法:
讲解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除法的两种意义(平均分和包含分)。
- 四则运算的顺序:
引导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并介绍括号的作用——括号内的内容要优先计算。
3. 合作探究(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包含四则运算的题目卡,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并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例如:
- 4 × (5 + 3) ÷ 2
- 18 - 6 × 2 + 4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提示和帮助。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布置课堂练习题,包括口算题和笔算题,如:
- 12 + 8 × 2 = ?
- 30 ÷ (5 - 2) + 4 = ?
- 9 × 3 - 15 ÷ 5 =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查,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
5. 总结提升(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顺序。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疑问。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5页的练习题。
2. 自编一道含有加减乘除的算式题,写在练习本上并计算出结果。
六、板书设计: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 加法:数位对齐,进位注意
2. 减法:数位对齐,退位注意
3. 乘法:相同数相加的简便运算
4. 除法:平均分或包含分
5. 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但在处理含有括号的复杂算式时仍需加强训练。今后应多设计类似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率和灵活性。
---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教学实际编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